香港大學公佈第一屆國際電腦與資訊素養水平研究。(圖片來自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11月21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大學20日公佈第一屆國際電腦與資訊素養水平研究,結果顯示香港中學生資訊素養整體較國際水平偏低,在五個水平級中僅達二級標準,即只能使用電腦完成基本資料收集並找到資訊。
  港大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陸慧英表示,只有改變教師的資訊教學實踐方式,才有望真正提高中學生資訊素養。
  香港學生電腦資訊素養偏低
  第一屆國際電腦與資訊素養水平研究共有21個國家或地區參與,中國香港地區共2089名中學二年級學生參與研究調查,他們來自各區的118所中學。
  這次調查自2011年10月啟動,昨日,負責香港地區研究的港大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公佈調查結果。總體看來,香港中學生電腦與資訊素養水平較其他發達經濟體系低,特別在較高層次的資訊製作和交流範疇的表現,包括整合資訊、交流和發佈資訊等方面,明顯低於國際水平。
  陸慧英表示,調查將中學生資訊素養水平分為五級,香港學生表現僅達第二級,即能使用電腦完成基本資料收集和管理工作,並對網絡安全性有認識。她指出,38%受訪港生資訊素養水平僅為一級或以下水平,只能用電腦完成基本工作,對如何在資訊世界里保護個人信息沒有足夠認識,情況令人擔憂。
  研究還就影響學生資訊素養的因素展開研究,陸慧英表示,結果顯示在香港,學生受家庭影響較小,而許多課堂上使用資訊科技學習,對提升學生電腦與資訊素養水平最有效,可惜香港學校對資訊素養欠重視。
  調查又顯示,港生鮮少利用電腦學習,不到四成表示會搜索學習有關資料,六成用電腦登陸社交網站或與人聊天。學校里,亦只有8%到15%不等的學生只能在學科課堂上使用電腦學習,遠低於澳洲等經濟發達地區,老師對培養學生諮詢素養亦不重視,僅註重他們獲取資訊和利用電腦創建數碼產品的能力。
  陸慧英表示,港大早在2007年就對香港學生資訊素養進行過一次評估,當時結論即顯示香港學生在獲取信息方面表現較佳,但在更高層次的整合及評估信息方面則表現較差,顯示香港學生多年來資訊素養水平未有進步。
  倡導改變教學模式
  陸慧英指出,即使出生在資訊時代的“數碼原生代”也需要教育,電子教育及教學不應局限於直接展示資訊,要多使用多元方式,增加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次數,但不僅限於增加使用量,要讓他們懂得利用資訊科技進行高層次學習。她認為,改變老師的教學實踐模式是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重要因素,跨校協作對增強教師對電子學習的認識最有效。  (原標題:調查稱香港學生資訊素養偏低 僅能收集基本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d21hdwv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